《毕节学院学报》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专业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毕节学院学报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2
 
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专业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以毕节学院为例●杨 嵩[摘 要]为适应应用技术型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需要,地方本科院校的音乐专业应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以培养应用型人才质量观和全新的教育观为指导,从培养应用型人才出发,努力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拟定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完善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并在软硬件上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社会对音乐专业人才的需求。[关键词]毕节学院;专业建设;音乐专业;人才质量;市场需求;转型发展作者简介:杨嵩,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副教授。*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专业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以毕节学院为例”(项目编号:14GH026)阶段性研究成果。一、毕节学院历史沿革及音乐专业建设现状简述毕节学院始建于1938年,历经贵州省立毕节师范学校、毕节半耕半读师范学校、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时期。2005年,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毕节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毕节学院,成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长期以来,该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以师范类教育为主。201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毕节学院更名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校由师范性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为办学目标,人才培养目标也随之发生转变。学校音乐专业初建于1998年,是音乐教育专科,2008年首次招收音乐学专业本科生,实施本科教育。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各类学校、社会文化团体及艺术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对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应用型音乐人才的需求更加凸显,同时,也对学校音乐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学校逐步走上大胆地推进改革和发展,积极探索音乐专业转型发展之路。目前,主要着力打造具有黔西北本土民族风格特色的民歌合唱团、交响管乐团等专业表演团队,并不断丰富充实音乐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使人才培养目标充分体现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特点,更好地实现服务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最终目标。二、全国同级同类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专业与课程建设现状概述从学科特色来看,为了打造地域民族特色,部分院校的音乐表演专业开设了地方民族民间声乐、器乐等专门课程。但是,由于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地方院校的音乐专业根本就没有真正将地域性、民族性的音乐文化课程纳入音乐专业的学科课程体系之中去,有些院校即使开设地方民族音乐课程,也只是简单的知识介绍,并没有真正形成实践课程教学系统,专门的、系统的校本教材都没有,根本无法实施地方民族音乐的教育和传承。因此,许多毕业生对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了解甚少,同样也导致了其在地方音乐文化的传承等各个工作领域中服务地方文化、经济、社会的能力较弱,学科也失去了宝贵的地方特色专业优势。从课程体系方面来看,相当数量的地方本科院校整个音乐专业教学体系均保留或沿用传统师范类音乐教育学科的课程体系,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极其重视,并把学生的理论和技能水平当做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严重忽略了学生在将来实际工作中的其他能力和知识的培养,不仅大大缩小了学生的就业面,限制了学生的就业渠道,还使许多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在实际的工作中只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缺乏相关的应用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际的工作能力不够全面、方向过于单一,导致整体工作效果不佳,严重阻碍了自身的发展。从实践平台来看,为了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只有少数音乐院校建立了音乐创作中心、艺术实践中心、音像室、MIDI实验室、录音棚、合唱指挥实验室、音乐艺术演出团等艺术实践平台,而且,开设的合唱、室内乐、电脑音乐制作等专业课程多为选修课程,而非专业必修课程。究其原因,多是因为师资力量缺乏或设施建设滞后,导致这些应用性、实践性的专业课程实践平台没有获得应有的课程地位,或者是根本就无法开设,严重影响了音乐学科应用型能力培养目标的实现。三、教育、文化、宣传系统及各种企事业单位音乐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专业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两师”为目标,即“音乐教师”和“音乐工程师”,所谓“音乐工程师”是指广义上的能够从事音乐教育之外的其他与音乐相关工作的泛称,主要包括音乐演员、音乐创作制作、音乐文化活动策划管理、新闻媒体单位音乐编辑管理、企事业单位音乐文化和外宣工作、音乐设备和乐器制作销售服务系统产业等,通过对各系统、各单位“两师”人才的市场进行深入全面的调查研究,现归纳总结如下。(一)“音乐教师”人才质量现状及需求情况由于历史沿革、社会发展和传统观念等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应试性教育的状况和观念使得地方学校音乐教育长期处于可有可无或者是非主科性的附属地位。目前,不少中小学及职业院校等相关教育机构音乐师资的力量还相对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有些学校音乐专业师资极少,且水平不尽人意,未跟上新时期社会教育发展对音乐师资的能力要求,学生音乐学习的“面”和“度”也自然就未达到国家相关教育规定的要求,有些学校甚至根本就没有专业音乐教师,勉强的把一些爱好音乐的非专业师资当做音乐教师来使用,由其承担学校的音乐课程教学任务,其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均极为业余,导致其教学效果较差,国家“素质教育”理念所提倡的学生音乐综合素质和基础能力无法得到应有的提高和培养,有些反而使学生误入“歧途”,对音乐产生扭曲错误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失去对音乐的兴趣。因此,地方社会发展还需要更多的能教学、高素质、能力强、有创新的音乐教师进一步补充到各级各类学校中去,不断满足新时期对音乐专业师资人才的需求。根据新课程教学标准和素质教育要求,中小学校均须建设器乐表演团队,如军乐团、民乐团、管乐团、交响乐团、电声乐团等,开展长期的乐团排演活动,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可培养学生一定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长期以来,中小学音乐教师引进主要以声乐和钢琴为主,而指挥、乐队排练、乐队编配、编曲配器等方向教师严重缺乏,很多从事这方面工作的教师均为兴趣爱好,未具备一定的专业功底,所以乐团建设工作困难重重,效果欠佳。可以说,在很多中小学和职业大中专院校中,传统的声乐、钢琴师资已较为充足,但具备乐团教学、排练等工作能力的音乐人才数还有较大空缺,这也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学校音乐师资引进的重点方向。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音乐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主修钢琴方向毕业的音乐专业人才,钢琴的演奏能力和表演水平较高,但是,片面地认为即兴伴奏档次较低,还可能会影响钢琴演奏的学习,故刻意回避甚至抵触练习弹奏钢琴即兴伴奏。还有些其他方向的音乐专业毕业生只重视自身单一专业技能的学习,对钢琴即兴伴奏的训练望而生畏或者是毫不重视,从而,导致最为基本也是用途最为广泛的即兴伴奏等方面的能力普遍较低,实际工作当中应用性不强,严重者甚至基本不能胜任学校的基础音乐教学工作。根据调研发现,许多中小学都缺乏钢琴即兴伴奏能力较强的音乐师资。通过大量调研和长期教研工作发现,各类学校中绝大多数的音乐专业教师在地方民歌(民族器乐)演唱(演奏)、传统戏曲、舞蹈、流行音乐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相对较少,在其表演上更是一筹莫展。其实,在实际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多的课程教学都会涉及以上内容和艺术门类知识的讲解和现场的表演示范,它们都是必然要用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各类学校音乐教育都应当要包含地方性民族音乐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并使其继承、发扬下去。因此,具备一定地方民族音乐、戏曲、流行音乐和舞蹈表演技能的音乐教师同样是当代音乐师资需求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二)“音乐工程师”人才质量现状及需求情况在乐器制造方面,由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严重缺乏既懂音乐又掌握乐器制造维护方面专业技术的人力支撑,很多地方所特有的民族特色乐器无法自己研制和生产制作,导致很多地方性的乐器要到外地定制生产,成本极高,又无真正的地方民族特色;或者是由一些民间私人作坊自行制作,既无统一质量规范和保障,又未形成大规模产业化,浪费了地方民族文化资源物质商品经济转化的应有效能,甚为可惜。由此可见,很多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欠缺大量的该类专业技术人才,因此,作为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具有乐器研制、生产、维护能力的音乐专业人才——乐器制造工程师,迫在眉睫。不少企事业单位长期都在招收音乐专业的毕业生进入单位从事文化宣传或活动策划等相关方面的工作。大多毕业生都具备较为深入的传统音乐专业系统知识和扎实过硬的专业表演技能,但是,一些人才缺乏行政管理方面的知识,工作中组织能力和协调管理能力明显不足,工作推进无序、实施无力,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有的人则完全不懂经济学、营销学、会计学等方面的基础性知识,工作思路不清、目标不明,甚至由于前期项目预算原则性失误导致企业、单位经济遭受不必要的损失。这些,都较为充分的说明了当前社会对音乐专业人才的质量要求,不仅仅要掌握音乐专业知识技能,同时也要兼备一些基本的行政管理学、经济学、营销学、会计学、法学、知识产权和资源分配学等相关领域的辅助性系统知识,而目前这样的人才还相对较为缺乏。因此,懂得经济、行政等方面策划、营销、管理工作的音乐专业人才——音乐文化项目管理工程师也尤为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音乐原创性、创新性形态的要求逐渐攀升,社会各行业对音乐创作、制作、编辑等方面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地方极为需要专业水平高的音乐制作工程师,有些地方则根本就没有。可以说,对音乐制作工程师的寻求已成为新时期社会文化行业发展的一大主要人才争夺战。因此,培养更多高水平、能力强的音乐制作工程师显得极其重要。随着国家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文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各专业表演院团演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更多地需要“声、形、味”俱全、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演员,通过大量调研发现,很多专业表演院团的职业音乐演员的技能水平均普遍有所提升,但是,舞台表演功夫却亟待加强,严重缺乏表演性极为出色的专业音乐演员,因此,各院团更需要综合感染力、表演能力强的音乐专业人才。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各行业都极为重视文化生活和形象宣传,各类文化活动的举办日益频繁,音响工程成为一个新兴的文化服务产业门类,社会需求量不断增加,且工程质量要求不断提高,就需要大量的专业性音响工程师补充到该行业中。目前,专业音响工程师还非常缺乏。因此,培养具备专业音响工程师能力的音乐专业人才就显得意义重大。四、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专业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一)人才培养的目标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专业要从单一的专业性、师范性教学目标转变成以“培养服务基础音乐教育、职业音乐教育和文化艺术市场的音乐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多能性目标,要求学生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方向明确,专业技能突出,实践能力较强,能在学校、音乐教育机构、文艺团体、新闻媒体、广告传媒公司、艺术市场一线和各企事业单位从事音乐教学、创作、表演及其他相关策划、管理等综合工作,简称“两师”培养,即“音乐教师”和“音乐工程师”,音乐工程师主要包括乐器制造工程师、音乐文化项目管理工程师、音乐制作工程师、音乐表演工程师(音乐演员)、音响工程师等。(二)课程的建设要进一步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依托地方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不断挖掘、整理地方民族音乐素材,大力建设地方性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课程,将地方代表性的民族原生态的艺术表演形式引入音乐专业课堂,建立民族音乐课程模块,并着手编撰地方性特色校本教材,突出艺术专业办学特色。如毕节学院音乐专业依托黔西北地区丰富的彝族、苗族等音乐文化资源,在音乐课程体系里面着手建立“黔西北地区汉、彝、苗、白、布依等民歌歌曲演唱”、“织金县阿弓镇吹聋村苗族三眼箫演奏”、“黔西北苗族芦笙演奏”、“威宁县板底乡彝族歌舞和戏剧表演”、“黔西县花灯戏”、“文琴戏”等地方性特色课程模块。培养学生地方民族音乐文化的专业表演技能,必将形成鲜明的学科专业特色,并为黔西北地区培养一大批具有地方民族音乐、戏曲等表演技能的优秀音乐师资和表演者,对保护和传承地方民族文化,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选择增设开设相应的专业主干必修课程。针对幼儿音乐师资的人才培养目标,可开设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管理学、幼儿钢琴启蒙教材与教学方法、幼儿音乐剧排演、奥尔夫乐器合奏课等专门性实训课程,使学生既有音乐专业知识,又能更好的适应幼儿音乐课程教育。针对中小学音乐师资培养目标,可开设声乐艺术指导课、音乐论文写作、歌曲编配与弹唱、舞蹈、戏曲表演等课程,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针对音乐演员的培养目标,可开设舞台语言基础、表演基础理论、表演基本技能、歌剧片段表演、戏剧片段表演、台词、歌剧表演、舞蹈基训、古典舞、现代舞、民族舞、电声吉他、流行键盘演奏、流行萨克斯、吉他和钢琴即兴伴奏、歌曲改编等实践性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表演水平,培养出能够被社会认可的具有扎实专业基本功和全面表演能力的优秀音乐专业表演人才。针对音乐制作、音响工程等人才的培养,可开设歌曲编配与弹唱、总谱读法、应用作曲与电子音乐设计、音频软件基础、MIDI音乐制作、双排电子琴、录音与混音技术、现场音响工程等实用性课程,针对音乐文化项目管理工程师的人才培养目标,可开设经济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行政管理、国学、艺术鉴赏学、文艺晚会编导、电视节目策划、音乐市场管理与案例分析、音乐编辑与记者等课程,为社会培养既懂艺术又能管理的音乐文化经纪人才和文化管理干部。针对乐器制造工程师的培养,可开设律学、乐器学、音乐声学、管乐器材料与加工工艺、钢琴修理技术、生产管理等相关课程,不断推进地方民族乐器的开发和推广利用。可努力探索非学历性的应用音乐教育,开展针对各行业短期性、应用性的在职专业音乐课程教育与培训项目工作,针对不同行业的实际需求,组合性的开设相应的专业课程,既可服务地方社会发展,又可增加学校的收益。(三)师资队伍的建设破除文凭资历限制,通过各种方式聘用业界享有知名度、实践实战经验丰富的一线专家或各文化艺术工种中的“双师型”教师任教,担任相关实践性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高质量、高效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探索实施教师能力提升工程,安排中青年教师进企业、基础教育学校、下基层顶岗锻炼等项目,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教学团队。(四)教学的评估要创新改革课程考核与评价方法,通过以考促学,不断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如毕节学院音乐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基本乐理和视唱练耳等科目,采取了分组授课的方式教学,即同一个班级同一门理论课程安排多位教师统一进度分组授课、集体考试的方式进行,同时,创新了评价与考核模式,建立考试题库,实行教考分离,提升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为学习其他相关科目和专业实践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胆创新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如实施像全国一些顶级音乐院校一样借鉴医学专家集体会诊的模式,对表演性的实践课程质量监控采用同行专家集体会诊、集体开方、集体打造的方式组织实施,真正建立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团队,培养更全面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在以往的音乐专业教学考核工作中,技能课程的考核内容一般均为教材规定的传统曲目,内容较为经典,同时也相对单一陈旧,且未能很好地体现实用性,因此,对音乐专业技能课程考核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可将技能课考试的内容面扩大化,具体地说,除了传统的考核古典、浪漫、近现代等风格的经典艺术作品之外,还应加试一些实战应用技能方面的考核,这样才能较为全面的检验学生的实际工作应用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各行业中的能用之人。如毕节学院的音乐专业技能课程考核项目并用以代替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毕业音乐会,学生除了演唱(奏)专业教材和大纲规定的经典曲目外,还要求加试钢琴即兴伴奏、音乐作品创作、第二专业技能展示等应用性模块,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应用能力,收效甚好。(五)社会实践能力要重视专业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培养能演唱、能弹奏、能表演、能教、能组织、能策划的“六能型”人才,让学生既能站讲台,又能登舞台,更能从事各种社会文化活动,直接为社会服务,产生商业及社会价值。因此,必须不断积极搭建艺术实践平台,建立交响乐团、管乐团、合唱团、民族管弦乐团、流行乐团、爵士乐团以及其他地方性民族性特色乐团等专业艺术表演实践团队,积极开展和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为社会培养从事音乐教学、表演、社会艺术活动管理策划及文艺编辑、节目编排等的复合型人才。如毕节学院音乐专业成功组建了“黔西北民歌合唱团”“交响管乐团”“芦笙乐团”等专业表演团队,并开设了芦笙演奏、黔西北民歌合唱排练、乐团排练等课程,既可强化地域办学优势,又逐步形成鲜明的学科专业特色。按照“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建设思路,高度重视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争取校企合作、校政合作,大力发展与各专业文艺表演院团、文化公司及其他音乐文化机构可持续性的合作之路,建立校外艺术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创造丰富多样的校外实践机会,把基础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实际的专业能力。可将音乐专业学生按方向分学期实施校外实习实训工作,在校内每个学期课堂教学课时合理的分配一定数量的学时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工作实战训练,不仅能将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实用化,同时,也可为行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投入经费建设教学实践平台——乐器工厂,生产地方民族性特色乐器,如依据毕节的民族及地域特点,毕节学院音乐专业就可研制生产月琴、三眼箫、二胡、芦笙等民族特色乐器,工厂的建设既可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同时,还能为学校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建设地方性、民族性的民间音乐研究所,建立校外采风基地,推进民间音乐专业化建设进程,建设打造培养民间音乐创作、表演、研究等的专门平台,为实施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和保障。如毕节学院正在建设织金县珠藏镇青山苗族花坡采风基地、黔西县化屋苗族多声部民歌采风基地、双山新区响水白族音乐文化采风基地、纳雍县苗族滚山珠音乐文化采风基地、威宁彝族火把节采风基地、毕节市大屯乡三官村彝族民间乐器莫轰采风基地等多个校外学生采风、实践基地,这必将对黔西北地区民族音乐的传承、保护、开发、利用以及音乐文化的应用性人才培养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六)教学条件的建设要建立校内专业实训基地,大力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工作,如建设电脑音乐制作工作室、录音棚、奥尔夫实训室等各种音乐课程实践平台,满足实践学习的各种基础条件需求。要大力创造各种硬件设施条件在校内设立地方民族音乐研究基地、地方民族音乐表演人才培训基地等教学科研机构,以满足社会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实际需求,最大限度的服务于地方文化。五、结语为不断适应应用技术型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需要,作为地方本科院校的音乐专业,应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以培养应用型人才质量观和全新的教育观为指导,从培养应用型人才出发,努力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拟定科学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完善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并在软硬件上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社会发展对音乐专业人才的质量需求。总而言之,转型发展之路任重道远,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只有全方位的努力形成合力才能使其顺利实施,获得积极良好的建设成效。责任编辑 黄 羽

文章来源:毕节学院学报 网址: http://bjxyxb.400nongye.com/lunwen/itemid-49607.shtml


上一篇: 暂无
下一篇: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论文_都柳江上游沿岸喀斯特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健康风险分析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毕节学院学报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